首页 CICS内控学习文章正文

评估遵守“促使企业高管对其行为更加负责” 的意向目标2:从责任约束到行为重塑

CICS内控学习 2025年09月08日 20:25 9 admin

本文内容基于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资格认证项目技能七:测评与报告内部控制合规性有关“评估遵守“促使企业高管对其行为更加负责” 的意向目标2”的内容萨奥法案》将“促使企业高管对其行为更加负责” 作为核心意向目标2,其革命性在于突破了传统 “集体责任虚化” 的治理困境,通过 “个人追责 - 流程约束 - 道德引领” 的三维机制,将高管责任从“象征性承诺” 转化为 “可追溯、可惩戒、可验证” 的刚性约束。这一目标的评估并非简单核对 “是否签署声明”,而是深入验证 “责任机制是否真正改变高管行为”,最终实现从 “不敢违规” 到 “不愿违规” 的治理升级。


一、责任约束的条款支撑与创新设计

法案通过精准的条款设计,构建了“责任与后果” 直接挂钩的威慑体系,使高管行为始终处于 “责任可追溯” 的控制之下:

个人承诺的法律绑定
302 条与第 906 条要求 CEO/CFO 对财务报告的 “完整性和公允性” 签署书面声明,这种签署并非行政流程,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个人承诺”—— 一旦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即便高管声称 “不知情”,仍需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例如,某公司因收入确认违规导致财报重编,其 CEO 不仅需退还相关奖金,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这种 “个人与报表” 的直接绑定,彻底改变了传统 “集体负责 = 无人负责” 的局面。

薪酬追回的逆向约束
304 条规定,若财务报表重编源于高管不当行为,其已获得的奖金、红利等需全额追回。这一条款直击 “高管赚快钱后脱身” 的痛点,例如某科技公司因虚增研发投入被要求重编报表,其前CFO 虽已离职,仍被追回任期内 1200 万美元奖金。这种 “业绩造假 - 薪酬追回” 的联动机制,迫使高管在决策时权衡 “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从经济层面遏制投机行为。

道德规范的刚性嵌入
406 条要求公司为高管制定明确的道德规范,并建立“遵守 - 披露 - 惩戒” 的全流程管理。与一般企业“泛泛而谈的道德宣言” 不同,法案要求道德规范必须包含 “利益冲突处理”“内幕信息管控” 等具体条款。例如,某制造业公司的高管道德规范明确规定 “禁止利用供应商关系谋取私人利益”,并配套定期核查机制,使道德要求从 “口号” 变为 “可执行的行为准则”。

审计独立性的保护屏障
303 条禁止高管对审计师施加不当影响,从 “外部监督” 角度强化责任约束。历史上,安然公司高管通过威胁更换审计机构迫使安达信放弃原则,而该条款通过刑事处罚(最高 20 年监禁)阻断了这一路径。评估中需重点验证 “是否存在隐性施压”(如暗示审计调整将影响审计费用),而非仅关注“是否有书面干预记录”。


二、评估框架:从形式合规到行为实质的深度校验

“高管责任” 目标的评估,需穿透“文件合规” 的表象,聚焦 “责任机制是否真正改变行为”,核心包括四个维度的深度验证:

责任认知的真实性评估
高管是否真正理解责任内涵,而非仅停留在“知晓条款” 层面。例如,核对清单第 1 条询问高管是否了解 “影响审计师的欺诈行为违法”,评估不应仅看 “是否回答是”,更要通过模拟场景测试(如 “若审计师拒绝确认不合理收入,你会如何应对”),判断其认知是否转化为行为准则。某案例中,高管虽书面确认 “知晓责任”,但实际仍试图说服审计师接受 “提前确认收入”,这种 “认知与行为背离” 即未达实质合规。

财务报告验证流程的有效性
评估CEO/CFO 确保财报公允性的 “实际行动”,而非仅看 “是否签署声明”。重点检查:

1.高管是否建立“逐层复核” 机制(如财务总监初审、CFO 再审、CEO 终审),而非 “象征性签字”;

2.对异常交易(如大额关联方往来)是否亲自过问,而非依赖下属解释;

3.例如,某公司CFO 在签署季报前,要求财务团队提供 “经销商库存真实性” 的实地核查证据,这种 “主动验证” 即符合责任实质。

道德规范的执行穿透力
评估道德规范是否“融入决策”,而非 “挂在墙上”。需验证:

1.道德规范是否覆盖“灰色地带”(如接受客户礼品的金额上限);

2.是否有“违反道德的举报与处理流程”(如匿名举报渠道、独立调查机制);

3.某公司高管接受供应商提供的豪华旅游,虽未违反法律,但违反了自身道德规范,若未被披露和处理,则说明道德约束失效。

薪酬与业绩的匹配合理性
法案虽未规定具体薪酬标准,但要求“基于业绩的薪酬才合理”。评估需通过“同行业对比 + 业绩追溯” 判断:

1.高管薪酬增速是否远超公司利润增速(如某公司营收下降10% 但 CEO 薪酬上涨 30%,即存在合理性疑问);

2.短期激励(如年终奖)与长期业绩(如3 年战略目标达成率)是否平衡,避免 “为短期业绩牺牲长期价值”。

三、评估工具的实战应用:核对清单背后的行为逻辑

2 号核对清单的 15 项问题,实质是 “高管责任行为” 的关键观测点,其评估需把握 “流程存在性” 与 “执行有效性” 的区别:

·二元性条款的底线验证:如第15 条 “是否禁止向高管发放贷款”,需确认政策文本与实际执行一致(如某公司虽有禁令,但通过 “第三方担保” 变相提供贷款,即形式合规而实质违规)。

·流程性条款的闭环验证:如第5 条 “是否向高管提供内控有效性的证据”,需检查证据是否 “足够详细”(如内控缺陷整改的跟踪记录),而非仅提供 “汇总报告”。某公司向 CEO 提交的内控报告仅说明 “无重大缺陷”,但未附具体测试样本,即未达责任实质。

·后果性条款的追溯验证:如第2 条 “重编报表时是否追回奖金”,需核查 “是否有实际追回案例”,而非仅看 “是否有制度”。某公司虽规定 “需追回奖金”,但因 “高管已离职” 未实际执行,即未达责任约束目的。


四、评估的终极价值:从“追责威慑” 到 “责任文化”

该目标评估的核心结论不应是“是否符合条款”,而应回答:

·高管责任机制是否“倒逼决策更审慎”(如某公司因担心个人追责,放弃了“通过复杂交易操纵利润” 的方案);

·责任文化是否“穿透组织层级”(如中层管理者在审批时会主动考虑“是否经得起高管追责”);

·公众信任是否“因责任透明而提升”(如投资者调研时更关注“高管如何验证财报真实性”,而非仅看数据本身)。

“促使高管负责” 的评估,本质是验证 “责任约束是否转化为治理基因”。当高管从“被迫合规” 转向 “主动担责”,控制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从“风险防控” 到 “价值创造” 的跃升,这正是法案对组织治理最深远的影响。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资格认证项目

如果你渴望在企业管理中脱颖而出,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借助内部控制的专业能力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欢迎了解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项目,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认证项目,专为志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合规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打造,将帮助你快速提升专业影响力,赢得企业高管及行业认可,成为引领组织稳健发展的关键力量。

4.8.png

近期课程安排: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CICS资格认证》网络课程学习班:

报名链接:http://www.neikong.com/s/pc/#/course/detail/1527212/1473841/info

联系电话:400-098-1119 

报名咨询二维码 :

内控网—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官方网站—内控®、风控®、首席内控官®、风控在线®、内控网®、内部控制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零字第西200036号
  • 内控网®、内控®、风控®、首席内控官®、内控师®、风控在线®、内控培训、内部控制培训、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
  • Copyright© 中经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102702号-6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17 京B2-201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