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CI内控快讯文章正文

内控师“先立后破”的应有举措

ICI内控快讯 2023年12月31日 22:13 202 admin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先立后破”成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

在企业经营发展面临许多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师应如何采用“先立后破”的方法论,通过“立”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先立后破”方面,内部控制师可考虑的应有举措如下:

一、“立”的前提是识别风险

“立”的前提应建立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师应识别所在单位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如何识别和确认潜在风险,以往的做法是,组织风险评估小组,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梳理业务流程,从中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内控专职人员少,机构不完善,而且控制成本有限,要重新梳理一遍业务流程,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各单位的协调配合也不够顺畅。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师可以走的一条捷径是:到企业的综合部门或档案室去收集和调阅前三年各部门及分子公司上报的相关资料和报告,从“回头看”的角度识别风险,查找已发现但未整改到位的内控缺陷,或业务流程中“卡脖子”的环节。需查找的资料是:

1、各部门上报的各种差异分析的书面报告,如预算差异、成本差异、库存差异等;

2、举报人反映的情况,以及主管部门调查的结果;

3、审计部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审计结果和建议;

4、从企业不同监控部门提交的报告中,汇总不合规合法的问题。

根据以上资料和报告,有经验的内控高手可以一眼看到问题的症结,精准出手,从中“立”规矩,定制度,根除内部控制措施执行不力,缺陷整改不落实的顽障痼疾。

二、“立”的制度需要持续改进

企业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从宏观着手,微观用力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准目标,计划先行。无论是“立”规矩,还是定制度,都要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服务。然而,前期的制度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内部控制师需要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它是质量管理核心内容,也是公司治理的有效环节!

在运用 PDCA 循环持续改进风险内控体系方面,内部控制师可以对照企业的战略、运营、财务与合规目标,分析已识别的风险和内控缺陷的现状,查找问题的原因,制定控制措施或解决方案,然后予以实施,并验证其效果。一旦确认这些控制措施或解决方案行之有效,就可以将这些措施和方案固化下来,形成标准化的制度、程序和方法。这本身就是“立”标准和定制度的一个过程。

三、“立”的措施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内部控制师需要考虑控制措施成本效益的意义在于:

一是通过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计算,向管理层证明,企业在建立风险内控体系上分配的资源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投资。

二是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证明本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如果内部控制师能证明风险内控体系的控制措施具有成本效益,就能帮助管理层证明本组织遵守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三是一些企业让各部门制定自己的计划和控制程序,又没有通过综合部门将这些计划、控制程序和相应的标准整合在一起。因此,一些程序、标准和控制措施相互重叠、互相排斥,甚至妨碍了工作流程的有效性。如果无法证明其具有成本效益,就应取消这些无效的控制措施。

四、“先立后破”应衔接新旧体系的切换

企业管理层需要在一张“全息投影图”上审视整个风险内控体系。完善的风险内控体系需要上、中、下三个层级的控制机制相互配套衔接,并且能够相互制衡。“先立后破”要求内部控制师统筹兼顾,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重要的业务目标,并持续优化企业绩效,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立”就是要加快完善新的风险内控体系,推动其实施并能见到实效;“破”就是要取消繁文缛节和无效的控制措施,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做好风险内控新旧体系之间的衔接和切换。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企业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踔厉奋发 砥砺前行,稳步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内控网—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官方网站—内控®、风控®、首席内控官®、风控在线®、内控网®、内部控制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零字第西200036号
  • 内控网®、内控®、风控®、首席内控官®、内控师®、风控在线®、内控培训、内部控制培训、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
  • Copyright© 中经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102702号-6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17 京B2-20120020